中国古代的廉政思想
2023-01-12 17:05:53   来源:   点击:

       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权及统治地位,也不得不重视廉政治理。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各朝代的统治阶级及其政治思想家提出了廉政的思想。其中确有不少可借鉴的经验,对今天我们的廉政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廉为本。在中国古代贪官污吏盛行的历史条件下,各朝代有政治远见的统治者、政治思想家,出于巩固其阶级统治地位的需要,都十分重视官吏的廉洁问题,把廉洁作为对官吏的政德根本要求,作为廉政治理的根本,贯串到整个政治活动中,即“以廉为本”。“以廉为本”的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官吏的廉洁与否,是关系到政权存亡、国家兴衰的根本问题。
       
       第二,把廉洁作为官吏必须遵守的诸德中最重要的德目。

       第三,廉洁作为考核官吏的首要项目。

       第四,把廉洁作为官吏道德修养和教育的重要内容。

       古代社会提出以廉为本的思想,重视官吏廉洁在政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廉洁是加强对官吏行为约束的重要工具,是防范官吏营私舞弊的樊篱。以廉为本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搜刮民脂中饱私囊的贪官污吏,还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少数对人民有利的清廉之吏,促进了古代的廉政治理。

       (二)廉政先廉吏。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已懂得了廉政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廉吏问题。因为廉政要廉吏才能实现。所以,廉政先要廉吏,善政先要善吏。这一思想是历代统治者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而提出来的。中国古代一些稍为有政治远见的政治思想家都认识到,如果为政不廉,终会给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导致政治动乱,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因此认为,为政不廉是社会不安定、乱民的导因。《墨子·明鬼篇》曰“吏民府之不洁廉,男女之为无别者,鬼神见之。”把吏治不廉看作是神鬼灾祸出现的原因。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贪污误国之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这已是千百年来文人学士官吏们诵读了千万遍的“古典”。所以,选拔任用廉吏,就被认为是廉政的首要问题了。

       (三)为政清廉。为政清廉是中国古代对为政的官吏提出的廉政要求。“以廉为本”“、廉政先廉吏”都是反映古代关于廉政的总的指导思想,而“为政清廉”则反映古代具体的廉政思想,是以廉为本,廉政先廉吏的指导思想的具体化。

       廉政,归根到底要通过“为政者”的清廉体现出来。为政者在运用权力进行“为政”的过程中,在每个环节上都做到清廉,也就实现了廉政。没有为政者的廉洁,廉政便无从谈起。古代讲的为政清廉指的是为政者个人的思想品德上的清廉,也包括为政过程中的行为廉洁,体现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各个方面。古代讲廉政,也就是政德。中国商代第一个国君商汤总结了“有夏昏德,民坠涂炭”的教训后,很重视政德。他自己不仅能做到“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克宽克仁,彰信兆民”,即不贪近女色,不贪财货,有宽仁之德,明信于天下外,还再三告诫百官不要沾染“三风十愆”(即不沾染巫风、淫风、乱风和十种罪过)。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思想家更是重视廉政,提出许多有益的廉政思想。孔子总结了各国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孔子以后,儒家的政德思想在不少思想家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孟子提出了要“仁民”,行“仁政”的政德思想。为政清廉不仅自身廉洁,还要关心老百姓疾苦,为民兴利,这样,为政清廉内容就更广泛了。明朝清官海瑞认为,做官应出于“为民哀忿之心”,做官不过是“为民之器”。

       (四)崇尚清官,谴责贪官污吏。在贪官污吏盛行、腐败成风的中国古代社会,崇尚清官,谴责贪官污吏成为廉政思想的一个特点。


上一篇:有容乃大
下一篇:清廉小故事

院值班室:0371-56667370
院办电话(传真):0371-60860360

招生电话:0371-56662015/56669988
实习就业:0371-56666317

备案编号:豫ICP备2022004159号

河南测绘职业学院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河南测绘职业学院宣传统战部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