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订(修订)2019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2019-05-05 14:13:25   来源:   点击: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依据。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意见》(豫政〔2015〕41号)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学院实际,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现提出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的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与行业企业共同分析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与校外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协调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制定对象

        2019级全日制学历教育计划招生的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专业(方向)。

三、基本原则

        1.就业导向原则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分析作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依据,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需要定位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主动融入市场,服务市场,拓展市场,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对接。
        2.课程体系结构整体优化原则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促进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协调发展。各专业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各专业确定8-10门左右由学科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程组成的主干核心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实践学时应略大于理论教学总学时;各专业要构建起整体优化、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3.工学结合原则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  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一道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与行业企业共同分析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以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形成符合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成长规律的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4.体现特色、突出实践能力的原则
        特色和质量是生命线。学校提倡和鼓励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保持、突出特色,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要充分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既要考虑普遍性,又要考虑特殊性;既要注意严密性,又要注意灵活性。可设置创新或创业学分,鼓励有专长的学生通过努力在这方面有所成效。学校各专业应尽可能为其个性发展提供时间、空间及相关条件。
        6.推进实施“1+X”证书原则
        进一步推进“1+X”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四、学分、学时及教学时间安排

        (一)学分与学时
        1.学时
        三年制总学时应控制在2600左右,五年制总学时应控制在4400左右,实践性教学总学时一般不低于总学时的50%。第一、二学期周学时控制在24学时之内;第三、四学期周学时控制在22学时之内。五年制第一学年周学时26之内;第二学年24学时之内;第四学年22学时之内。
        2.学分
        三年制总学分控制在165分左右(综合素质拓展5学分),五年制总学分控制在265分左右(综合素质拓展5学 分),其中,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不低于10%。
        (1)一般课程:单元教学形式,按照每16学时折合1个学分。最小学分单位为 0.5 学分。
        (2)集中实训实习:每周计24学时,每周计1学分。
        (3)入学教育、军训、毕业教育:每周计1学分。
        (二)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至五学期教学周按20周设计,第六学期17周。第1学期安排入学教育、军训2周;每学期安排考试1周,节假日1周。每学期依据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进程安排。
        三年制第6学期安排毕业教育1 周,实际教学周数为15、18、18、18、18、16。
        五年制实际教学周数为 15、18、18、18、18、18、18、18、18、16。

五、课程设置

        (一)课程分类
        1.按课程功能分为:公共基础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公共选修课。
        全院各专业统一设置公共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公共课程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执行。
        2.按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选修课。
        必修课: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所确定的该专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学生必须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
        选修课:是指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以及根据专业方向、专业知识结构或职业拓展的需要而设置的课程,包括由学生在全院范围内自主选修的公共素质课程和根据职业拓展与提升需要选修的职业能力课。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当最低修满16学分。
        (二)必修课、选修课安排
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1)公共必修课(三年制)
        三年制高职专业统一开设以下课程,具体安排如下:(学时数根据学期周数可微调)
        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 1 学期开设,共 32 学时,2学分,周2学时。
        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2 学期开设,共 64 学时,4 学分,周4学时。
        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 1学期开设,共 32 学时,2 学分,周2学时。
        ④《体育与健康》:第 1、2、3、4 学期开设,共 116 学时,7 学分,周2学时。
        ⑤《大学语文》:第 1 学期开设,共 34 学时,2 学分。
        ⑥《高等数学》:第 1、2 学期开设,共 128 学时,8 学分。
        ⑦《大学英语》:第 1、2 学期开设,共 128 学时,8 学分。
        ⑧《计算机应用基础》:第 1 学期开设,共 64 学时,4 学分。
        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第 5 学期开设,共 32 学时,2 学分,周2学时。在每学期以讲座的形式安排 1-2 场。
        ⑩《形势与政策》:第 1 - 5 学期以讲座形式开设,共 16 学时,1 学分。
        ⑪《军事课》:第 1 学期开设,4 学分。军训及入学教育2周,2学分;军事理论课2学分(以网络课程为主)。
        ⑫思政课综合实践:利用第2、3学期期末或假期统一安排,1周,1学分。
        (2)公共必修课(五年制)
        五年制高职专业统一开设以下课程,具体安排如下:(学时数根据学期周数可微调)
        ①《大学语文》:第 1、2、3、4 学期开设,第 1、2学期,周学时4,第3、4 学期,周学时2,12 学分。
        ②《大学英语》:第 1、2 、3、4学期开设,每学期周学时4,14 学分。
        ③《高等数学》:第 1、2 、3、4学期开设,每学期周学时4,14 学分。
        ④《计算机应用基础》:第 1、2 学期开设,第 1学期,周学时4;第 2学期,周学时2,4 学分。学生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其他等级证书,可申请免修、学分认定等,具体管理办法由计算机工程系制定,并报教务处执行。
        ⑤《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第 1、9 学期开设,周学时2,4学分,根据学生职业规划和学习需要,在每学期以讲座的形式安排。
        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 1学期开设,周学时2,2 学分。
        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 1、7学期开设,周学时2,4 学分。单双周安排。
        ⑧《经济政治与社会》:第 2学期开设,周学时2,2 学分。
        ⑨《哲学与人生》:第 1学期开设,周学时2,2 学分。
        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 7 学期开设,周学时4,4 学分。
        ⑪《形势与政策》:第 1-4 、7-9学期以讲座形式开设。
        ⑫《音乐》:第 2学期开设,周学时2,2 学分。
        ⑬《体育与健康》:第 1、2、3、4 、7、8学期开设,共 180 学时,12 学分。
        ⑭《军事课》:第 1 学期开设,4 学分。军训及入学教育2周,2学分;军事理论课2学分(以网络课程为主)。
        思政课综合实践:利用第7、8学期期末或假期统一安排,一周,1学分。
        (3)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模块的设置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职业支撑模块,为了学好核心课程所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理论或实践课程;
        第二部分是职业核心模块,是本专业必备的技术知识,是最重要的课程,数量在 5—8 门为宜,这些课程(含实训)应当作为专业教学核心,要确保足够的教学时数;
        第三部分是职业技能模块,侧重实践、实验、上机实训等实用性操作训练,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第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各专业还应确定学生在校期间取得职业证书的类型、层次;课程设置中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要把双证沟通课程列入专业课体系中。对必取的证书一般应安排相应的专项考证辅导,辅导课程的开设时间应当和学生首次参加该考试时间匹配。
        (4)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程面向全院学生开设,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每门 2学分,32 学时,要求学生至少获得 6 学分。从第二学期开始安排。如《创新创业指导》、《国防理论》、《书法艺术》、《艺术赏析》等。三年制高职学生必选《音乐欣赏》课程。
         (5)专业选修课(技能素质拓展课程)
各系部专业根据需要设置 3-5 门拓展选修课,每门选修课 3 学分,48 学时,学生应修满 10 学分以上。一般安排在第 3、4、5 学期。
       (三)考核安排
         凡 30 课时以上的课程和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应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考核,每学期考试课程一般为 3-4 门,其他课程为考查课。

六、毕业条件

        学生必须修完教学进程表所规定的课程,达到毕业所需的最低学分,成绩合格;完成毕业设计且成绩合格;完成毕业实习且考核合格。每个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资格证书类型。

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及文本格式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1.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2.  招生对象
        3.  学制与学历
        4.  培养目标
        5.  就业面向
        6.  人才规格
        7.  毕业条件(含职业技能证书、艺术技能、体育技能、技能竞赛、项目实践)
        8.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9.  课程设置、学分、学时分配及课程主要内容
        10.  专业教学团队
        11.  教学实训条件
        12.  教材及数字化(网络)资源
        13.  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
        14.  教学评价与考核
        15.  继续专业学习深造
        (二)文本格式与内容
         见附件 1
        (三)排版要求
        1.  标题:XX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小二号字、黑体);
        2.  页面:Word 文档,A4 纸(竖版),页边距上下各 2.5CM,左3.17,右 2.2CM;
        3.  字体:大标题小二号字、黑体;正文宋体,一级标题为四号字,加粗;二级标题为小四号字,加粗;正文小四号,宋体,正文行距,固定,20磅。附表表格标题为小三号字,宋体加粗,表格内容按小四号宋体,需要时亦可设为五号字,表格行距12磅。
        4.课程顺序:每个模块内课程按开课时间先后排列。
        (四)统一课程编码
        为便于管理,课程代码统一编制。课程编码参见《课程编码规则》。

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一)以系为单位组织制订
        各系应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由各专业带头人和专、兼教师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小组。由系主任统筹协调,专业带头人牵头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程序
        1.政策学习与社会调研。各系组织学习上级和学校的有关文件,特别是本原则意见。各专业应组织有关人员与行业企业人员一道开展市场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撰写调研报告,召开专家研讨会,明确人才需求、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
        2.主要面向岗位(群)与职业能力分析。分析工作领域、主要面向工作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等。
        3.课程体系构建。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理清各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先后次序和课时安排等,构建具有特色的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4.论证和修订。各系组织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的论证,必要时应该征求企业、学生的意见,根据论证意见对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订。
        5.学校审定。组织学校学术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议,并呈主管院长审核签字(必要时还需有关行业企业专家签字)后下发执行。
        (三)各系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时组织制(俢)订专业各课程标准。
        (四)经审核并批准执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变更、调整。确需调整的,须提前向教务处提出书面报告,说明变动理由和调整方案,经教务处审核报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施行。
 
河南测绘职业学院教务处
2019年4月26日

上一篇:河南测绘职业学院教室管理办法
下一篇:河南测绘职业学院“学做教”教学实践审批补充规定

院值班室:0371-56667370
院办电话(传真):0371-60860360

招生电话:0371-56662015/56669988
实习就业:0371-56666317

备案编号:豫ICP备2022004159号

河南测绘职业学院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河南测绘职业学院宣传统战部

官方微博
学院微信公众号